地震造成的損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會使整座城市處于癱瘓,大地震可使整個城市頃刻之間化為廢墟;因此,一旦發生了強烈地震,很難立刻得到救援。地震時的傷亡,主要是地震引起...
大地震之前的種種自然界預兆很可能早已在提醒我們,但被我們的掉以輕心所忽視。古老的經驗告訴我們,地震前會發生一些前兆,譬如動物反常、地下水異常、天氣變化異常等,此類經驗已被...
1.地震知識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目前人列尚不能阻止地震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 由于地球不斷運動,逐漸積累了巨大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象刮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 它發源于地下某一點,該點稱為震源(fo...
地震是世界上最兇惡的敵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災害有: 建筑物與構筑物的破壞。如房屋倒塌、橋梁斷落、水壩開裂、鐵軌變形等等。 地面破壞。如地面裂縫、塌陷,噴水冒砂等。 山體等自然...
20世紀,全球大陸7級以上強震,發生在我國的占35%;3次8。5級以上的巨大地震,有兩次發生在我國大陸。我國幾乎所有...
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方法。所謂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對策。 學校人員如何避震? 在學校中,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
當地震波遇到土質松軟的盆地地形時,所發生的擴大效應稱為共振現象。 共振現象會使建筑物搖晃的更厲害。這時,若建物的結構不耐震,受不了搖晃,就會發生傾斜或倒塌。 建物倒塌的原因...
地震次生災害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自然層面的,如滑坡、崩塌、滾石、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質災害和潰決水災,發生在深海地區的強烈地震還可引起海嘯;二是社...
地震災害包括直接災害、次生災害和三次災害等。地震時造成的建筑物工程設施的破壞稱直接災害;因建筑物工程 設施倒塌而引起的火災、水災、煤氣和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和放射物擴散等對...
*須根據政府或有關部門的防震要求,準備食品和飲料。 *檢查并及時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隱患,加固住房。 檢查和加固住房 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樣的,有沒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圍環境...
地震是世界上最兇惡的敵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災害有: 建筑物與構筑物的破壞,如房屋倒塌、橋梁斷落、水壩開裂、鐵軌變形等等。 地面破壞,如地面裂縫、塌陷,噴水冒砂等。 山體等自然...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用到各種磁鐵產品,其應用之廣讓人感到詫異。這也難怪,從人們發現磁性開始,我們的生活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相關磁性材料...
1.成立抗震救災領導機構,主要領導親自抓,具體辦事人員要落實。 2.組建地震搶險、醫護、治安、交通、物資、通訊專業隊伍,制定行動措施,進行業務培訓,落實器材物資。 3.普查房屋抗...
防震演習是一種大眾化的、大復蓋面的、高效能的地震和防震對策知識宣傳以及模擬防震救災的實踐活動。通過防震演習,一方面使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并掌握防災、避震、脫險及相互救治的知識...
地震是一種對人類威脅極大的地質災害。如1556年我國陜西華縣大地震,死亡人數達83萬余人;1923年日本的關東7.9級大地震,死亡14萬人;1976年7月,我國河北唐山市發生的7.8級大地震,...
自動報警地震預測儀的制作 2010年4月14日發生在青海玉樹的7.1級地震,我女兒用我自制的“自動報警地震預測儀”在西安測到了,此消息傳出后,有許多人來信欲購此裝置。為了滿足想擁有...
在震中區,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倒塌,來不及跑時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緊挨墻根下和堅固的家俱旁,趴在地下,閉目,用鼻子呼吸,保護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擋嗆人的灰塵。...
地震發生時的情況十分復雜,抓住時機、冷靜判斷、迅速避震,是人們在地震中求生的關鍵所在。而處于不同的情況下的自救的方式又各不相同。 問:發生地震是時如果恰巧在家里,或者夜里...
大地震時不要急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筑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 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
目前市場上現有醫療急救產品或各類工具包,存在應用范圍窄,且沒有詳細的科普求生安全知識指南,不能起到全面的幫助。而本產品集安全、食品(水)、生存工具、科普求生指南、背包與休...
1、大地震時不要急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筑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
(—)地震災害的特點 地震造成的災害往往突然,嚴重。同時有大批傷員,多發傷多見。地震造成的傷害主要由房屋倒塌造成人體砸傷、壓傷。頭顱、胸腹、四肢、脊柱均可受傷。由于同時出...
地震救助“三先”原則:先易后難,先近后遠、先輕傷、后重傷。可以不斷的壯大互救的隊伍。 在聯合國有個NO GO原則 就是救援隊在救援過程中如果碰見危險地帶 可能會對救援隊員造成生命...
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方法。所謂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對策。 學校人員如何避震? 在學校中,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
地震避險自救常識 公共場所如何個人防護 在群眾集聚的公共場所遇到地震時,最忌慌亂,否則將造成秩序混亂,相互壓擠而導致人員傷亡,而應有組織地從多路口快速疏散。 1、如果你正在影...
在6小時內因創傷死亡人數可在50%。其中有10~15%的人可以救活。多數在1小時內因大失血、氣道梗塞(1~2分鐘)、缺氧所致昏迷而死。 我國處于瀕太平洋地震與歐亞地震交匯地帶,地質結構相...
1. 要沉著冷靜地面對地震,不能驚慌失措。 2. 措施 (1)發生地震時,要先看清自己所處的位置,要有序組織幼兒,成人要先保護幼兒。 (2)平時要教育幼兒地震中的逃生及自護的基本方...
原則上先搶救,后固定,在搬運,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傷情加重和污染,需送醫院的,應做好保護措施后再送。 1.對于現場急救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救護人員要盡可能達到“快速反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