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平
。ê幽销Q壁職技學院圖書實驗管理部 河南鶴壁 458030)
全球性氣候變暖,臭氧層耗損,森林資源減少,沙漠化擴大,耕地質量退化,大氣水體土壤污染加劇,生物物種加速滅絕,以及人口壓力不斷增大等一系列事態,已經嚴重威脅到地球上的生態平衡和人類的生存。(摘自《中國青年綠色宣言》)
我國人口偏多,人均耕地偏少,水資源結構失調,經濟發展環境條件苛刻。如何在現有條件下找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這是本文研究的主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有效利用我國的每一寸國土、每一滴水,進行一場國土工程。
自古以來,水作為一種自然資源加以利用,是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一種重要的實踐活動,水并且常被用作戰爭手段和條件,我們不妨也來作一篇“水文章”。
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總體上具有南方多,北方少的特點。南方地區(包括長江、珠江、閩臺、西南諸河流域)國土面積占全國的36.6%,耕地面積占全國的34.8%,而水資源量占全國的70%。北方地區(包括黑龍江、遼河、海灤河、淮河、黃河、內陸諸河流域)國土面積占全國的63.4%,耕地面積占全國的65.2%,水資源量僅占全國的30%。
我國地表水還存在時空分布的不均,有些小流域有常年性水流,有些小流域在旱季無地表水,或出現某一河段有水,某些河段無水的現象。在山區和內陸河流域,這種情況十分常見。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雨季、旱季之分。雨季地表水流量大,一般會占全年地表徑流總量的70-80%,有些地區可達90%。汛期出現的月份在南方多為4-7月,北方多為6-9月。旱季地表水流量銳減,一般僅占全年地表徑流總量的10%-20%,有的地區甚至小于5%。
除降水的原因外,地表水系統缺乏水量調節功能也是地表水在時間上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在這方面,流域的結構形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天然流域中,坡面面積占流域面積的比例遠遠超過河床與水體,可達80%-90%,地表水量主要靠大氣降水轉化的坡面漫流提供。粗糙的地面、滲透性強的表土、平緩的坡度和茂盛的植被,可以延緩漫流形成。然而,坡面細溝、沖溝、河道的廣泛分布,限制了各坡面的長度,所以漫流的流程一般很短。降雨過后不久,隨著漫流階段的結束,坡面調節水量的作用也就終止,水量的輸移由河流的匯流取代。與漫流階段相比,匯流的流程遠,歷時也長得多。由于河水流量集中,流速快,河床狹窄,河流在空間上的調節不強,緩洪滯洪的能力差。因此從整體上說,地表水系統的水量調節功能不強。
與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具有較強的調節性。集中的降水補給可積蓄在季節變動帶中,然后緩慢釋放,緩慢徑流的路程效應可平抑各處來水的波動,發揮削峰填谷的作用。滲流場內巨大的水體積和快速的水壓調整,可使局部水量的盈虧及時得到削減和補償。
地表水與地下水是具有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水資源系統。地表水的空間分布格局會因人為活動的干預,在較短的時間內發生改變。鑒于 地表水與地下水調節性的不同,通過人為活動,改變流域諸要素(流域內的地形,坡面形態,地表巖性,植被覆蓋程度)中某些要素,可以使地表匯流部分轉化為土壤水和地下水,然后緩慢釋放,地表水系統與地下水系統相互耦合,可以調節地表水在時間上的分布狀況,延長降水的作用時間。形成良性的衍生水循環。
為了維持人類的生存環境并持續發展,應尋找一條能使水資源開發利用得以持續的道路!
570)this.width=570;">
圖1 (綠色為耕地,黃色為荒地荒坡) 紅色為引水口、貫通口、排水口
570)this.width=570;">
圖2 圖中線條為地中蓄水畦
我國是一個多山國家,山區約占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二。幾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我國農民在廣大山區筑起了層層梯田,F在,這些山區梯田可分為兩類(如圖1),一類是山底較肥沃的耕地,另一類則是山頂和山腰貧瘠的荒地。這些荒地,是平面的裸地,由于多年的荒蕪,土壤板結,只能長些稀疏的稗草,涵水能力極差。如果我們能在北方、中西部的半濕潤、半干旱地區(濕潤地區不宜,以防出現泥石流)的荒地上因地制宜地大量堆積如圖2的“井字草田”蓄水工程,但不是開荒,在小于25度荒坡和黃土高原地區的緩坡地帶適量開挖“魚鱗”坑和貫通的蓄水溝,那么在我中華大地上將出現數百億,上千億個相互貫通的“蓄水池”,形成巨大的天然草格系統。當夏季雨季來臨時,把雨洪引入這些“蓄水池”,把坡面匯流經“井字草田”草格的填洼調控,然后緩慢釋放,可以緩洪滯洪,延長降水影響氣候的時間;將不再是山洪一瀉千里,而是“山頂出平湖”;夏季豐富的太陽光能、風能搬來的巨大水能,將不再是洪水猛獸,而為我中華所用。古人治水以疏為主,我們治水當以滯為先。讓雨水停留在陸地上的時間更長些,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把荒地、雨水、經濟有機結合,讓荒地成為經濟的“加工廠”;牡刈鳛橹匾纳a資料,不用大量重復投資,由于水能高差的存在,每年把幾百億噸的水留在山地這一天然水塔上,比任何一種調水方法的成本都要小。這項工程是可行的,因為它只需使用人力和畜力,是和我國現階段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
這項工程有如下作用:一、農業方面。由于山頂荒地蓄積的水分從山頂滲透下來,對山底數億畝耕地無異于進行灌溉;另一方面,此項工程長期作用的結果,將使大陸水體水資源增加,提高平原地區的地下水位。這些都將改善灌溉為主的我國農業的基礎。二、牧業、養殖業方面。由于水資源的增加。必將使農區山地長出高質量牧草,提高農區的載畜量,也將改善草原的草質,促進牧區牧業的發展。養殖業(水產業)也會有較大的發展。三、林業方面。由于水資源的增加,就可加快宜林荒地變林區的速度,反過來又可增強涵水能力。做到以水促草,以草促林。為什么多年種樹不見樹,主要是缺水的原因。四、由于水資源的增加,這項工程長期作用的結果,將有利于西部、北部沙漠的治理,扼制地域土地退化、荒漠化進程,扼制沙塵暴的進一步蔓延,使荒漠變綠州;哪闹卫聿粌H僅是沙區邊緣地區的任務,應是整個民族的共同責任。五、水利方面。坡面匯流,經“井字草田”層層衰減,雨洪基本不下山,雨洪中的泥沙經許多“草格”的側篩和沉淀,雨洪中的泥沙量將大大降低,因此此工程可分滯洪水,將減少洪水對大江、大河沿岸地區洪澇危害;也會減少土壤流失。由于增加了北、西部涵養水分的能力,將真正實現南水北調,東水西移的目標。真正實現孫中山先生近百年前“以洪濟旱”的主張。六、可改善工業水資源狀況,緩解水資源壓力。山區水可以以側向潛流方式進入平原區。此項工程長期作用的結果將提高平原地區的地下水位,可緩解過分開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對大中城市的影響。減少地下漏斗區對城市的危害。七、可以提高水的自我凈化能力,減少水污染程度,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
我們的目的是:獲得林草覆蓋的,能為社會經濟提供水、有機肥、良好環境的秀美山川。
每年的整個雨季“井字草田”將影響數千億噸水的動態循環;這種“井字草田”的蓄水能力,比林地的蓄水能力還要強,如果每畝荒地每年能涵水20噸,那么數十億畝的荒地可涵水數百億噸,考慮水的綜合效益,則相當于我們存入土地銀行上百億、數百億的年金,若此工程收益期為100年(年金公式 S= A[(1+i)^n-1]/i)(A-年金,n-年數,I-資金增長率)100年后將取得數百萬億的年金終值。那時,全國人均有幾萬美元的資金。
如果合理地進行農村,城市大循環,東西經濟大交流,合理利用國際大市場,必將為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創造良好寬松的經濟環境。
經濟環境的改善,就有利于人口問題,農業問題,待業、在業失業等社會問題的解決,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與中國有類似國情的國家也可采用此工程,這將有利于氣候變暖,臭氧層耗損等其它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讓我們在不致使地球生態系統遭受無可挽回的損害之前,為大地再植綠色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