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離天堂最近的日子”前后
時間:2014-04-03 21:13
作者:黎揚 點擊
次
上次到北京邂逅周老師,我跟他說,有很多問題要請教他。他謙虛地說,一定會把他問倒的。這次去北京恰好得知24日北京記者沙龍,以及北師大周三課堂又邀請他去講座。于是決定再去聽他的課。
21日,在西單圖書大廈,看環境科學書的時候,有本書里關于渤海灣海水污染問題的案例吸引了我。不由想了很多的問題,都怪我書讀的太少。
帶著這些問題,我購買了一些書。回到旅館,看書。
問題羅列如下:1、開發建設過程中的生物多樣性原則?2、海洋水體及生物資源的污染問題?3、漁業過度發展的弊端?4、野生動物的家園在哪里?5、當地群眾對環保問題的認識?6、政府決策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的矛盾?7、生活觀的問題?8、環境與發展的矛盾?9、法制法規建設的問題?10、環境倫理學的地位?11、“和平共處的外交政策”在人與動物關系上的應用?12、人在生物圈中的位置?是絕對優勢嗎?
這些,正是周老師的生態藝術攝影講座里能反映出的問題。24日聽完講座后,我又想了很多。結合上面的問題,就拿榮成天鵝湖周圍環境惡化,致使天鵝沒有食物來源,面臨絕地這件事情來分解吧。
(一)通過圖片我們可以看到:森林植被的破壞砍伐,大葉藻的消失,海水質量的退化,天鵝沒有棲身之地,赤潮的出現,貝類等養殖業的迅猛發展,游人的增多,淤泥堆積成片,建筑物、海岸堤壩的增多等現象。
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呢?說明在天鵝湖開發所謂的生態旅游的過程中,已經違背了生物多樣性原則。何謂生態旅游?是回歸大自然的綠色旅游,是保護性旅游和可持續發展的旅游。環境意識開始覺醒的人們渴望到原始優良的自然中,享受綠色之美,旅游的對象應該受到保護。
天鵝湖受到保護了嗎?沒有。大多數想去天鵝湖的人不會是因為那里可以看到滿眼的淤泥堆吧?不會想看到麥地里匍匐著或到在垃圾堆里覓食、飲水的天使吧。馬山集團的清淤工程讓曾經是天鵝的樂園的藍藍的淡水區成了淤泥的溫床,讓自然的岸邊成了幾米深的人工壩。
生物多樣性如何體現呢?是貝類、海帶漁業養殖的不斷發展,還是天鵝逐漸沒有了蹤跡?是大葉藻自由生長,還是有毒的海藻瘋長,形成一次次的海的“癌變”?
(二)榮成是威海重要的水產養殖基地。漁業資源的開發已經到了及至。作為渤!疤烊霍~池”的一個點,這里曾經是海洋水產業的生力軍。但是,由于過度的密集養殖,港灣利用率較高,使得養殖動物產生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大量堆積于養殖區的低部,造成自身污染。部分餌料不能被利用,變成對水體有害的污染物。另外由于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不經過處理排入近海水域,直接造成了近海水域的水質惡化。以上原因導致養殖水體富營養化,有害藻類和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最終危害海水養殖業的持續發展。
往日收獲的季節來臨,捕撈漁船早已星羅棋布。如今,很多靠捕撈為生的漁民卻賦閑在家,不肯出海。究其原因,漁民們道出心聲:“出海,白費工夫,油錢,經常一無所獲。”在這樣的水域里,海洋生物的產卵繁殖和生長發育都會非常緩慢甚至停滯,尤其是以海水中浮游生物為食物的蝦類受害更深。很多漁民提早動手,把雌性的待產卵的魚捕撈上來賣,還炫耀說都是帶魚子的。孰不知,這樣一下就殺死了上萬條生命。
漁業減產是現實,可是國家的漁業出口還要靠這里來支撐。漁民們只好再次耕種在海里,向更深的海域進軍。后果可想而知。
。ㄈ┊數厝罕妼Νh保問題的認識。周老師在當地驅車接朋友的時候,在新聞大廈的家屬區,無意中看到了只被掛在窗外的雀鷹,還拍到被夾子夾斷腿的蒼鷺,被俘虜的野鴨放到集市上賣。不可思議的事情很多。當地群眾真的不知道連麻雀在2000年也已經成為國家保護動物了嗎?
他們短視,只看到眼前的經濟利益,卻沒有人關心環境的惡化。問起來,他們都知道“天盡頭”那里有個天鵝湖,秦始皇曾經到此一游。作為在膠東長大的我,深知他們的秉性和野心。當地的年輕小伙子結婚家里得有個幾十萬的經濟基礎,還要有棟房子、別墅。沒有錢,就得當單身漢。那彩禮,那風俗,讓各家都在攀比。誰都想發財。況且他們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肯吃苦,腦瓜靈活,非常能跟上形勢變化的步伐。所以,他們富的很快。富的讓周邊的地區羨慕。
現在的問題是,他們今后該怎么辦呢?天鵝湖沒有天鵝了,游人們看什么?海里的水產品過早的停止生產,他們收獲什么?還笑的出來嗎?
。ㄋ模┊數卣臎Q策問題。馬山集團的清淤工程從表面上看是為民謀求福利的。是呀。讓天鵝湖里的淤泥都出來曬太陽,讓天鵝到別的地方涼快去。即便是再沒有智商的人也會感覺到其中的利害關系。企業和政府之間有怎么樣的默契呢?是把天鵝湖的自然保護管理部門工作人員驅逐出“境”,還是要企業里的人逍遙的走在新建的堤壩上?
沿岸的植被對穩定泥濘多砂的地層起著重要的作用,還是野生動物的保護所,可是被他們砍伐過后,動物們都能到哪里生存呢?一般來說,沿岸和潮汐海域不應被填埋起來或者用其他的方式進行開墾,被填埋起來的潮汐海域往往會受到洪水的侵襲,填塞會改變水和沉積物的流動,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高產的淺水區。建設應該遠離海岸線,大量建設碼頭會破壞植被和生物多樣性,增加腐爛物質的污染危險。房屋應該集中建設在遠離這些地區并使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馬山集團在開發旅游建設項目時,與政府有怎么樣的承諾呢?把這里建成水上樂園嗎?沒有了天鵝,誰會大老遠跑到這里來欣賞成片的淤泥呢?
政府決策時,有進行過科學的考證嗎?建設項目的評估報告是如何通過的呢?有對此建設提出反面意見的嗎?
值得慶幸的是,由于馬山集團把淤泥清理到周遍的村落里,6個村的農民一起上告,工程是停止了,可是天鵝湖的生境能恢復嗎?
。ㄎ澹╆P于環境教育的斷想。環境教育是讓公眾能夠理解和參與的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環境污染和環境問題主要是由于人類各種各樣的活動造成的,環境教育恰恰是從源頭上,從改變制造這些污染和問題的人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環境教育使每一個人能夠了解我們身邊在發生著什么變化,我們應該怎樣去做。
環境倫理教育是必要的。它將影響到長久以來形成的生活觀。比如素食文化等等應該得到普及和發展。而環境法制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為什么要等到破壞之后才想到要去保護呢?為什么先知先覺們那么的少?《環境影響評價法》頒布后,真的能起到作用嗎?交點罰款就算完嗎?用罰款來購買污染權的現象還少嗎?違章要罰款,在懲罰力度上要加倍,最好起到“殺雞駭猴”的效果,F在環境法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然而中國的法制建設遵循的原則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闭嬲齼冬F的時候,那環境問題也將得到一定的改善和緩解。
。┤嗽谏锶χ械牡匚。雖然人類是絕對優勢種群,但是人類的活動必須遵循自然發展的規律。不切實際的“圍海造田”等口號,使沿海灘涂得不到正確的開發利用。造成一系列的生態問題,成為許多自然災害發生發展的誘因。人類的無限建設與創造力與其對環境的破壞均在不斷增長,在破壞的規模上越來越有全球性的特征。
健康的經濟發展應該建立在生態持續發展,社會公正,和人們積極參與自身發展決策的基礎上。既要人類的各種需要得到滿足,又要保護生態環境,不對后人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危害。這就是可持續的發展原則。
生物多樣性一直就在我們的生活周圍,只要我們正視它的存在,保持自然規律,我們最終都是受益者。
周老師此次講座把切入點放在了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破壞上,聽后很受教育。以后如何對待海洋也將成為我思考的問題。
2004.3.27涂鴉